非洲友人结缘中医 扎根中国情系乡村医疗

中国中医www.abc127.com  时间: 2017-11-27  内容来源: 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电题:非洲友人结缘中医 扎根中国情系乡村医疗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如果时间倒回1984年,当时20岁的非洲小伙迪亚拉可能不会想到,33年后他会在中国的医院里给病人号脉问诊,并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方言。

迪亚拉来自马里,是中国首位中医针灸学外籍博士。多年来,他扎根中国西南山区,培养了数千名乡村医生。他还尽己所能,为当地引进援建项目,改善基础设施。

日前,“第二届世界华人文明交流互鉴经典案例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非洲博士迪亚拉的中医梦”获评为海外友人特别贡献经典案例。

迪亚拉生于一个西医世家,父亲是当地一家医院的院长。1984年,大学毕业的迪亚拉获得机会赴中国留学。按原定计划,他将继续研究西医。然而在中国学习了一年中文后,迪亚拉的想法开始改变。

“既然来到中国,我就应该学中国特有的。”迪亚拉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果断弃“西”从“中”,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始系统学习。

中医博大精深,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外国人想要学好谈何容易。第一学期的《医古文》考试,迪亚拉只考了40多分,这给了他一个重重的下马威。

为提高成绩,迪亚拉卯足了劲儿。他到书店把《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康熙字典》等全买下来,有空就翻看。“从那天起,我整天拿着一本字典,跟在当时班上学习最好的男生身后,几乎寸步不离。”

就这样,经过了从本科到博士11年的苦读后,迪亚拉如愿获得博士学位,并留在了中国。

毕业后,他开始在成都一家中医院就诊,可三天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找他看病。第四天,一位患者终于推开大门,可她惊慌地叫了一声就跑出去。

迪亚拉用四川话说:“我给你扎针,要是没有效果,我不收你一分钱。”他用这种方式争取到了第一个病人。

凭借娴熟的技术,迪亚拉逐渐得到病人认可,慢慢站稳了脚跟。

“对医生来说,要把每一个病人当成第一个病人看待。”谈及从医心得,迪亚拉说:“对病人态度好,找你看病的患者就会增多。”

从2001年开始,迪亚拉作为无国界医生组织的志愿者来到云南省红河州,从事基层卫生保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麻风病援助和乡村医生培训。

乡村医生都来自偏远山村,怎么才能让他们愿意参加培训?迪亚拉说,培训班不仅包揽了学员们的所有费用,培训结束后,他还会赠送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表,甚至还有白大褂、医书、药品和一些文具,方便他们回村看病。

除了提供医疗援助,迪亚拉竭尽所能为大山里的村民提供方方面面的帮助。村子里饮水困难、不通电、没有公路、缺少公共活动场地……遇到这些问题,他也想办法解决。

现在,迪亚拉在成都一家中医院工作。他把时间分成两半,一半在成都行医,另外一半则坚持在云南做公益项目。

谈及未来,迪亚拉酝酿着新想法。他计划把在非洲学过中医的人联合起来,成立一个集科研、教育、医疗于一体的诊疗中心,“像在中国培养乡村医生一样,在非洲开展培训”。他还说,“非洲有6000多种植物药,希望用中医的方式进行研究、开发,造福当地民众。”(完)

责任编辑: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