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药走俏 惊醒沉睡的古方
中国中医www.abc127.com 时间: 2016-11-16 内容来源: 湖北日报
原标题:洋中药走俏 惊醒沉睡的古方
——中医之思②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张智 黎婉婷
“汉方药”成扫货新宠
今年“双11”,“海淘一族”王涵除了海购奶粉、化妆品外,还将各种爆红的日本汉方药收入囊中。
近年,日本救心丸、四物汤等越来越受到中国游客青睐。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去年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多款产品被中国游客疯狂扫货,二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五六倍。同样,津村、钟纺等多家汉方日企利润大涨。
“相比国内产品,汉方药规范化程度更高,有效成分、不良反应都标示得很清楚。”导游小黄一语道破。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平介绍,汉方药,即进口我国中药材制成的汉方制剂。据资料记载,汉方药在公元513年经朝鲜引入日本,受宠千年后一度遭冷落,如今再度兴起。我国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开发成风靡全球的“救心丹”,年销售额1亿多美元。此外,韩国牛黄清心液、德国银杏叶降压制剂等,也都是“中为洋用”典型。
资料显示,日本稳坐草药国际市场第一把交椅,占80%以上份额,其次是韩国和中国台湾。而作为中草药发源地,中国大陆仅占5%左右。“原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药,出现这种现象值得深思。”王平说。
传统中药独守深闺
相比“洋中药”抢摊市场,传统中药却独守深闺。
在武汉各大医院,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药剂江湖”,那就是院内制剂。这些院内制剂,大多用中草药调配而成。
省中医院拥有院内制剂98种。有的组方来源于经方,最长有1700多年历史,有的是经医院药师调配而成。
武汉市一医院皮肤药,许多都是名医“祖传秘方”。单苍桂的清血合剂,徐长卿的糖浆,胡长发的消疕丸,段逸群的清疣洗剂等,倍受患者追捧。
还有武汉市三医院烧伤科的愈创膏、同济医院的金叶败毒颗粒、武汉市中医医院的消食利胆丸……每家医院,几乎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院内制剂。“囿于各种限制,院内制剂无法在市场上直接销售。”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巴元明介绍,让药品成为产品获准上市,并非易事。首先,成本太高,风险也高。研发一种新药,少则几千万元,最后只有5%成功率,而开发一种院内制剂只要10万元左右。其次,批号难求,审批周期漫长,成为困扰自制药生产使用的最大难题。加上国家近年大幅调高自制药门槛,不少医院自制药被撤销生产资格。再次,看家本领,有保密需求。
加上研发能力不足、中药质量标准饱受质疑,传统中草药走向市场路径,步履维艰。
当务之急是找回文化自信
面对“洋中药”长驱直入,“非遗”项目彭银亭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人张义生选择坚守。
在武汉市中医医院药学基地,记者看到保存完好的药碾、药匾、切药刀等“古董”,也见识了原汁原味的纯手工中药炮制。张义生当场演示,将药粉倒入药匾,双手持匾,空中转动、摇晃,只见细微粉末在匾中翻滚,滚成小圆粒。在张义生看来,手工药没有经过机器碾压,药的容散性更好,消化和药效发挥更快。“中药炮制技术作为中医药精髓之一,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积淀。”张义生表示,不必惊慌洋中药“狼来了”,当务之急是找回中医药的文化自信。
咸宁市麻塘风湿病医院院长镇水清认为,随着一批批传统医药列入“非遗”保护,自信正在回归。此外,要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疗效、改良剂型入手,在尽可能保持中药传统特色基础上,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
据了解,省中医院已迈出开放合作步伐,目前正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人福医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着手进行院内制剂的产业化开发和推广。
责任编辑: 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