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了国际标准 终于能走向世界啦?
中国中医www.abc127.com 时间: 2016-10-24 内容来源: 央广网-中国乡村之声
大部分人都有过喝中药的经历,屏气凝神、捏着鼻子,然后龇牙咧嘴的咣咣喝完。不过,虽然中药苦,但中药确实补啊!这些神奇的“树叶”和“草根”,也成了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最近有一条新闻让我特兴奋: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三大国际组织,先后在上海设立了“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平台”。截至目前,已经发布了7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包括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中药编码等等。
要知道,虽然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使用,但除了针灸,其他都没能进入国际主流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大多数产品只能以食品、保健品的身份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药缺乏统一的标准。西方医学重视的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等因素都查无定论,咱用的针、煮药的锅也没啥统一制式。这就好像俩人谈恋爱,他都不了解你,怎么去爱你呢?
现在好了,逐步完善的国际标准等于让中药学了门“外语”,为这场“异国恋”打下了交往的基础。
前段时间我去甘肃的红色老区迭部县采访,当地原来只种青稞、洋芋,现在在“精准扶贫”的引导下开始种植中药材,销路稳定。如果中药能顺利走出国门,对国内的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都无疑能起到“滋阴补阳,气血通畅”的作用。
当然这也提醒了我们“标准化”的重要性。无论是发展中药产业还是搞乡村游办农家乐等,有了标准和规矩,咱才能成“方圆”、才能更好地发展。
“洋家乐”比农家乐更赚钱?
既然说到了农家乐,下面就到浙江德清去看看。在德清县的莫干山镇,聚集着很多“洋家乐”。这所谓的“洋家乐”,简单理解就是外国人在农村开设的“精品民宿”。
与普通农家乐相比,装修更考究、设施更现代、宣传更洋气,吸引了很多城市白领。德清县距离杭州市区只有40多公里,今年G20峰会期间还上了不少头条。
“绿水青山+小资情调”,看起来人家玩的是“混搭”。有趣的是,洋家乐办得火,当地不少农家乐也动起了“洋脑筋”:自己酿酒、办烧烤聚会,还有农场圣诞狂欢舞会、自制特色圣诞暖屋等等,这种“土洋结合”也确实吸引了不少大城市的潮人。
看起来热热闹闹、皆大欢喜,但其实咱也得冷静想想,怎么让这股热乎劲儿延续。据统计,各种乡村民宿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质量良莠不齐,竞争激烈。而住过民宿的人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点贵,舒适度不够,可能不会再去了。
这也难怪,做乡村民宿首先瞄准的是“情怀”,得够乡土;但市场化运作加入了各种现代元素,难免又会失去“乡愁”的吸引。其实大部分民宿还有个通病——缺少夜间生活。游客只留下来住一夜,晚上还只能打打牌看看电视,所以回头客很少。您想,花着五星级的钱、住着快捷酒店的房间,村里的夜晚还静悄悄,搁谁谁也不乐意。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电影《非诚勿扰》里看到的场景:日本的乡村民宿,一般都配有温泉,晚上还有走怀旧路线的特色“居酒屋”,夜生活很丰富。所以,无论“土洋结合”还是“夜色阑珊”,这些既是文化也是产业,当然也都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综合
编辑:高凡 // 责编:白晨 // 监制:张磊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责任编辑: 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