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回医药那些事儿

中国中医www.abc127.com  时间: 2014-08-01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第二届“北京中医药专家宁夏行”吹响了京宁协作的号角,也让人们将目光聚焦于宁夏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7月8日在银川举办的北京—宁夏中回医学术论坛,更是让人们听到了来自回医药界的声音。回医药从何处传来,回医回药有哪些特色,回医药在发展过程中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境,今后回医药事业应当如何发展?《中国中医药报》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回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斌。

回医药是阿拉伯伊斯兰医的中国化

现代医药发展倡导中西医结合,而回医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中国古代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就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探究来自1300年丝绸之路上的回医药记忆。

问:在民族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回医药是如何形成的?

王斌:回医药学是阿拉伯伊斯兰医的中国化,是在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于中世纪后叶随中、西亚穆斯林大批迁徙到中国后,在不断发展演变中与中国中医药学文化交织、结合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回族医者在继承古代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引入中医药学的精髓,逐步成长为具有回族医药文化特色的传统医药学。并汲取了古希腊、罗马、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各民族的医学思想,更与伊斯兰哲学密切相关,其医学理论中“真一”、元气、阴(静) 阳(动) 、四元、三子、四气、四体液等学说,无不标示了伊斯兰哲学与中医药学融合的痕迹。

问:丝绸之路对回医药的形成和传播有怎样的作用?之后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王斌:在回医药的形成中,古代丝绸之路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在丝绸之路上,回医经典跟着马帮摸爬滚打,用烂了翻新了,又用烂了,再翻新了,在这个过程中揉进中国传统的东西,如《黄帝内经》中传统中医理论,最后形成了东西合璧的回医药。

此后,成吉思汗的“蒙古西征”使古老的丝绸之路继续延伸,蒙元帝国的历代统治者对波斯、阿拉伯地区及中亚地区的医生很重视,大量聘用,委派他们到军队中,元世祖忽必烈重用西域一位叫爱薛的医生,支持他成立了京师医药院,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阿拉伯伊斯兰医学机关。此后,还设立了国家掌管回医药的机构广惠司,可以说元代是回医药发展过程中的鼎盛时期。

问:如何看待回医药形成过程中阿拉伯伊斯兰医本土化?

王斌:回医药物主要以香药和民间地方药物为主。唐朝的长安城外,有一位穆斯林李珣,祖籍波斯,也称“李波斯”,他收集了124种海上带来的药,写出了《海药本草》一书,里面有很多有关香药的记载,这也是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传入中国的历史见证。

回医药的香药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比如同仁堂的名药苏合香丸,开窍醒神。其中苏合香等主要药物,均来自回医药。而回医药的成药既有中国传统药物,如补骨脂丸、安息香丸等,也有回医药的挥发药物,滴鼻剂、露酒剂等。回医药生产的药特别重视原生植物鲜品的形态、气质和气味,在药物炮制加工上严格遵从穆斯林教义和习俗。

中医药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回医结合,有点像现在的中西医结合,所谓的中西结合并不是一个西医大夫,一个中医大夫,分别坐在那里看病,一定是一个人,要么是西医学习中医,要么是中医研究西医,只有将两者揉在心里,生发而出,才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回医也是如此,回医其实就是古代的中西医结合。因此,我们现在在研究回医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回医形成中的基本传统,探究其形成之初的基本手法。

回医药的发展一定要融入回文化之中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髓,是民族适应自然环境而生产、生活的表象,是其生活方式的重要内涵,回医药的发生、演变、传承总不离民族文化特定的属性。

问:回医药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王斌:与其他民族医学相比,回医药的发展相对滞后,尚未纳入国家行业规范管理序列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技部等制定、研究民族医药的专业部门还未将回医药纳入其中,回医药也无本民族医合法、规范的执业医师考试。在医疗机构的建设方面,目前回医药医疗机构大部分为民营或私立的,尽管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具备灵活多样的优势,但是在医院可持续发展、壮大过程中,其规模、队伍建设、临床拓展、科研、产业等,均暴露出种种问题。

问:在回医药医疗机构建设中,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王斌:首先要增加公立回医药医疗机构的投入,深入持久开展回医药文化建设。

问:为什么在回医药发展中文化建设如此重要?

王斌:综观回医药的起源,文化建设是一个精髓性的东西。解析回医药发展艰难历程中跌宕起伏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受时代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医药文化,与该民族整体盛衰息息相关。此外,民族医药具备文化属性。文化烙印是深深印刻在回医药体系之中的永恒的徽章,因此,回医药的发展一定要在回文化之中。

问:如何加强回医药的文化建设?

王斌:加强回医药的文化建设,要着力开展回医药文化内涵建设。对回医药文化内涵、核心理念、价值观念等要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探讨回医药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内容和方法。加大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

首先,要加强回医药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梳理基于“东西合璧”的回医药学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与理解,从精神、行为、物质等层面提炼回医药文化精神实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回医药特点、行业特征并体现时代精神的回医药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要重视回医药文化源流及内涵研究,收集、整理回医药文献、文物、古迹资源,系统研究回医药典籍、文物、古迹和古今名医人文精神及其文化素养。理清回医药文化源流脉络,挖掘、整理、研究回医药文化内涵和原创思维,为构建回医药文化理论构架提供资源和依据。

再次,要进行回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统计、整理回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推动回医药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养生是回医药的优势特色所在

“回回家里三件宝,汤瓶盖碗白帽帽。”这是流传在宁夏的民间回族养生谚语。在全国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发现,宁夏的百岁老人有55人,其中回族就有48人。全国每百万人口中拥有百岁以上老人约5.67人,而宁夏则为10.31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回医养生正是回族老人长寿的秘诀,也是回医的特色所在。

问:据说回医药养生是回族老人长寿的秘诀,如何让回医药的这一特色造福民众?

王斌:目前回医药在临床的推广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回医药养生应作为推广回医药的切入点。

回族的生活方式往往也是一种养生方式,如穆斯林的饮食习惯,被世界医学界公认符合健康理念及大卫生观念。回族禁食猪、狗、猫、骡、驴肉,禁食自死动物,禁食血液和动物脑髓、淋巴结等,禁止饮酒。穆斯林在处理屠宰后的牛羊肉时,都要将其中的淋巴结逐一剔除掉,这和现代医学的淋巴结为体内致病微生物的“吞噬器”的认识是相一致的。这些具备深刻医学内涵的民族风俗,在穆斯林中沿袭了千百年。

还有回族家家户户都有汤瓶,回民讲究洗过的水只能往下流,要用活水,对四季身体皮肤、血管都会起到良好的保养洁净、调节保健作用。同时,回族人用汤瓶做“小净”还包含一些民族文化内涵,如洗头面寓意要用崭新的面貌去接人待物,迎接节日,洗耳、漱口,寓意不听不说污言秽语,其中包括一些心理学内容。著名的回医诊疗方法“汤瓶八诊”由此而来。

现在喧闹的城市需要这种养生方式,希望有一天回医养生能深入民众,像如今的回族饭馆一样在大众心中受到欢迎。(实习记者 周蔓仪)

责任编辑: 刘璟